12月17日下午,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孫劍教授在學院806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深度微觀交通仿真研究與實踐》的學術報告,學院教師和研究生90余人聆聽了報告。

孫教授首先回顧了交通仿真的發展歷史,總結了微觀交通仿真的發展現狀,詳細介紹了TESS NG微觀交通仿真軟件的研發歷程。在此基礎上系統總結了交通仿真軟件的三大核心技術,包括:軟件處理架構支撐復雜系統高效計算技術,CAD化的道路設計及設施屬性關系建模技術以及適合中國駕駛環境的各類交通行為模型構建技術。孫教授指出,TESS NG交通仿真系統與現有主流仿真系統相比,復雜場景仿真精度顯著提高,而且TESS NG系統已應用于虹橋機場、杭州武林門、深圳中心區改造等幾十項大型基礎設施規劃設計與運行優化,應用效果良好。接著,孫教授講解了交通仿真的可信度及深度微觀交通仿真的理論體系,提出需探究高精度仿真模型,以滿足微觀交通仿真多目標評價的需求;指出了微觀交通仿真方法的三個轉變,包括從基于車道的一維模型到基于平面的二維模型的轉變,從車路要素建模為主到人車路環境信息全要素建模的轉變,從規則行為模型到混雜干擾行為模型的轉變。最后,孫教授詳細介紹了深度仿真模型的應用,并對深度交通仿真的未來研究和發展趨勢給出了自己獨到見解和觀點。報告最后,孫教授熱情地回答了部分師生的提問。
本次學術報告內容豐富、觀點新穎、視角獨特,對拓寬師生知識視野、啟發科研思路、提升學術素養和科研理念,激發和增長師生的科研熱情和學術信心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專家簡介:孫劍,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先后入選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等人才計劃。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重點研發/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其他研究課題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3部,主參編省部級規范3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5項。研究成果獲得住建部華夏建設科技一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獎勵6項。孫劍教授兼任多個期刊的副主編,同時擔任中國系統仿真學會交通建模與仿真專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系統仿真學會理事等。